【家長小心】小孩共享玩具隨時傳染珍珠疣 皮膚科醫生︰嚴重可逾100粒+手術去除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1/03/08 13:56

最後更新: 2021/03/08 14:00

分享:

分享:

小孩共享玩具易傳染珍珠疣,嚴重可逾100粒。

常說切勿共用如毛巾、鬚刨、指甲鉗等私人物品,以防交叉感染疾病,但原來連小朋友共享玩具,同樣會增加染上傳播性病毒的風險。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上熙就提醒,10歲以下免疫力較弱的小朋友,較一般人容易患上俗稱珍珠疣的傳染性軟疣,嚴重時或可擴散至全身及需動手術去除,家長應小心留意。

珍珠疣喜歡生長在潮濕溫暖的地方,嚴重的會有紅腫及發炎。(被訪者提供)

在解構何謂珍珠疣前,陳上熙醫生先與大家分享他其中一個臨床案例。曾經有父母帶其3歲的小朋友來看醫生,右邊身體長滿很多一粒粒的肉粒,差不多有大半年,試過看普通科醫生及塗藥水,依然沒有好轉迹象。後來小顆粒數目更有增加趨勢,小朋友開始覺得痕癢便用手抓,怎料粒粒愈抓愈多,父母擔心是疣,於是就帶小朋友到皮膚科專科求診。

陳醫生說︰「經詳細檢查後,發現他的右邊身體側面及腋下也長滿小顆粒,每粒丘疹大細由1至3毫米不等,表面光滑,顏色是肉色及白色,而且正中央有凹陷,最後診斷為珍珠疣。」

10歲以下小童最常患

珍珠疣(Molluscum Contagiosum),亦可稱為軟疣及傳染性軟疣,因其外形光滑,像一顆顆小珍珠般而得名。

珍珠疣是由痘病毒(Poxvirus)感染皮膚而引起,是香港常見的傳染性疾病,雖然任何年紀的人也會患上,但通常會在兒童身上發生,尤其是10歲以下,因他們免疫力未成熟。而患上濕疹的小孩及免疫力系統出現問題的病人,更特別容易患上珍珠疣,顆數較多,受影響的範圍亦會較廣。

有別於一般表面粗糙及外形不規則的疣,珍珠疣普遍是表面光滑,大小約1至6毫米,部分中央會有凹陷,顏色多數是白至粉紅色。

很多家長會誤以為珍珠疣是水泡,但其數目可由幾顆至超過100顆不等。而且珍珠疣喜歡生長在潮濕及溫暖的位置,例如腋窩、腹肌溝、膝蓋後、大腿及頸部皺摺位等,較少長在手掌或腳掌上。生長位置有時更會受細菌繼發性感染而發炎,產生紅腫及痕癢感覺,一般醫生可以臨床檢查去診斷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可透過接觸傳染

陳醫生更提醒,珍珠疣是可以透過皮膚的直接接觸,或是物件間的接觸而傳染,如小朋友玩具,如互相交換玩亦可傳染。「有一點更加要留意是,珍珠疣是可通過手指的抓痕而傳播,有時可在一些患者身上找到一行行排列整齊的珍珠疣,就是因為搔癢所造成。」

不過,珍珠疣的潛伏期可由兩星期至幾個月不等,就算接觸到珍珠疣病毒,亦需要時間發出來。「大部分病人患上珍珠疣後是可以等待它慢慢復元,因免疫力好的話可自行打倒病毒,除非約6個月後持續不退,抑或是它們的生長速度非常快,就需要看醫生找出治療方法。」

嚴重要用手術去除

而治療方法則要視乎病情而定,情況較普通可外塗含有水楊酸的藥膏,但會產生紅腫及刺痛感,應詢問醫生是否適合;較嚴重的情況,則可選擇以激光或冷凍治療法等手術去除。以文章開首所提到的個案為例,因小朋友患珍珠疣持續半年以上,而且塗藥膏後沒有成效,經磋商後陳醫生建議以電灼刮除術去除。

手術前會先於患處塗上麻醉藥膏麻醉,小朋友當時是清醒的,但不會感到痛楚。而手術的重點是要提取每顆肉粒中間的核心,稱為軟疣小體(Molluscum body),有點像粉刺內的顆粒般,因核心裏存有很多病毒,即是傳播珍珠疣的元兇,要徹底取走才不會復發。

患濕疹的小孩因為皮膚屏障較差及抵抗力弱,讓珍珠疣病毒容易有機可乘入侵皮膚。(iStock圖片)

避免用手直接接觸

他亦補充,因珍珠疣體積有大有細,手術過程頗花眼力,亦要盡量將傷口大小控制至愈細愈好。「大部分傷口只會像芝麻般大,而且小朋友復元能力強,通常幾個月後便會消失,疤痕不會太明顯。」更要時刻觀察小朋友的情緒狀態,如感到他們太緊張,就要分散其注意力。

要避免患上珍珠疣,可從日常習慣做起,特別是要注意個人衞生,例如勤洗手,切勿共用毛巾、鬚刨或衣服等個人物品,小朋友玩完玩具後,應以1比99漂白水清洗。陳醫生更提醒患者,不應用手抓碰患處,最好用膠布或衣物覆蓋珍珠疣,避免以手指直接接觸,從而將病毒帶去身體其他部位。

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上熙指,治療珍珠疣可用外塗藥物或手術清除,要視乎病情而定。(黃依情攝)

記者:黃依情